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李
善夷集一卷 又江南集十卷 刘绮庄集十卷 孙
合集四十卷 又孙子文纂四十卷 又孙氏小录集
三卷  陈黯
集三十卷 罗衮集二卷 顾云苕川总
载集十卷 又集遗具录十卷 又凤策联华三卷 (第 10b 页)
  陈氏曰其文自为序凡三十五篇盖其删择之馀
  也东坡尝曰学韩愈而不至者为皇甫湜学湜而
  不至者为孙樵 陈黯
文集三卷
  晁氏曰唐四库书目有绮庄集十卷今所馀止四
  卷诗三十二启状四十四而已惜其散落大半其 (第 18a 页)
而未发傥能易辙仆则既往不咎若
为刻舟尔则何辞以对徐察尔变惟审图之
  拜岳言             陈黯
黯自关东随计来阙下经华岳祠有巫𨗳以祈谒乃彻
盖整衣馨炉沥觞頫拜而前缄默而退王曰客是行也
务名邪官邪 (第 87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五
  始皇四(二世附/)
   茅焦谏迁太后 (陈黯/
)
   甘罗(柳州/)
   韩非(温公/)
   李斯赵高(颍滨/) (东坡/)
   蒙恬(温 (第 1a 页)
公/) (颍滨/)

茅焦谏迁太后
  陈黯
曰或问古之士能直谏不君之君者其谁为最
 曰有谏者齐人茅焦曰夏无龙逄耶殷无比干耶曰
 不以之无而功德相 (第 1b 页)
   吴筠宗元先生集十卷
右唐吴筠撰前有权德舆序筠字贞节华阴人生十五
年隐于南阳天宝初召至京师请为道士居嵩山已有
敕待诏翰林筠知禄山将乱求还茅山许之乃东游会
稽往来天台剡中与李白孔巢父酬唱大历中卒弟子

谥为宗元先生筠通经义美文辞性高鲠其待诏翰林
也特承恩顾高力士素奉佛尝短筠于帝故筠所著文
赋深诋释氏颇为通人所讥云
    陈黯
文集三卷
(第 71b 页)
唐陈黯
撰黯字 (第 71b 页)
希孺
颖川人十岁能诗十三袖文谒
清源牧牧面令赋诗颇称赏之由是一时声名大振会
昌初就乡荐至礼部辄罢归咸通中卒 (第 71b 页)
 作龙湫亭西北有岭曰薛岭岭之北唐薛沙居焉沙

 父曰令之本长溪人沙为龙溪尉因卜居于此岭之
  南唐陈黯
居焉黯颍川人十岁能诗领乡荐凡十八
 应南宫试不第值黄巢之乱避地于此遂有南陈北
 薛之名黯读书堂侧有石 (第 41b 页)
高十六丈上刻谈玄石三
 字土人呼其地曰 场老
山薛岭之下曰薛浦浦外有
 屿曰离浦以其离于薛浦也度可在高崎西北又有
 动石在筼筜港口潮至则自动又有浮 (第 41b 页)
张友正杂编一卷(阙/) 陈黯
文集三卷
郑宾文集十卷(阙/)
陆鸾文一卷(阙/)
秣陵子文集一卷(阙/)
东平小集三卷(阙/)
(第 18a 页)
 梁肃
李卫公会昌集   孙樵
孙逖       杜牧
沈云卿      李义山
牛僧儒       陈黯
顾况       符载
蒋防       刘子夏
崔嘏制诰集    李翰 (第 77b 页)
屿一名厦门广袤五十馀里五峰并峙而/无尽岩居中最高曰洪济山上有云顶岩两旁大)
(石为门西北有薛岭岭南为 唐陈黯
居岭北为薛/令之居时号南陈北薛有金榜山堂侧有金榜石)
(黯读书处临海有石名钓鱼矶黯垂钓处又有动/石在 …… (第 15b 页)
 ︹流寓︺︹唐︺秦系(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南安结庐九日山/上穴石为研注老子弥年不出刺史薛)
(播数往见之岁时致羊酒而系未尝至城门美公/辅谪泉访系与语辄穷日不能去乃筑室依焉公)
(辅卒妻子在远系为葬山下系与刘长卿倡和权/德舆口长卿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南安人为)
(立亭曰秦君亭号/其峰为高士峰) 陈黯(颍川人避黄巢乱隐于同/安之嘉禾屿读书终身所)
(著有裨正书朱子得/于其家因为之序)
罗隐(馀杭人工诗自号江东/生咸通中累举不第尝)
(游晋江罗裳山五髻石壁/及惠安螺山所至多灵异)韩偓( (第 55b 页)
 ︹人物︺︹唐︺周匡物(字几本龙溪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名/誉蚤著尝赋轩辕古镜歌王播见而)
(异之御试学殖赋莺出谷诗为时传诵官至高州/刺史即人举进士自匡物始兄匡业亦登第为鄱)
(阳令与匡/物齐名)潘存实(字镇之漳浦人与龙溪周匡物/相友善恃称周潘元和十三年)

(试礼耕情田赋玉声如乐/诗登第历官户部侍郎)赫连韬(漳浦人会昌咸/通间与莆田 陈)
(黯
并为布衣祭酒黄滔称其有不羁之才而自坎/于命同时有莆田王肱萧枢林颢福州陈蔇陈发)
(詹雄与黯韬/齐名称 (第 31b 页)
  贯休与光庭嘲戏
贯休有机辩临事制变众人未有出其右者杜光庭欲
挫其锋每相见必伺其举措以戏调之一旦因并辔于
通衢而贯休马忽坠粪光庭连呼大师大师数珠落地
贯休曰非数珠盖大还丹耳光庭大惭贯休有文集四
十卷吴融为之序号巨岳集行于世
   陈黯
善对 (第 14a 页)
陈黯
东瓯人才思敏速时年十三袖卷谒本郡牧时面
上有斑疮新愈其痕炳然郡牧戏之曰藻才而花貌何
不咏歌黯应声曰玳 (第 14b 页)
》十卷

《王秉集》五卷

《孙子文篡》四十卷

又《孙氏小集》三卷,孙合。字希韩,乾宁进士第。 《陈
黯集》三卷,字希孺,泉州南安人,昭宗时。

《罗衮集》二卷,字子制,天祐起居郎。

李峤《杂泳诗》十
》十卷《李华集》二十卷秦系《秦隐君诗》一卷《张鼎诗》一卷

《程晏集》十卷《李华集》二十卷《张南史诗 》一
卷《陈黯集》一卷

杜荀鹤《唐风集》二卷《严郾诗》一卷《李溪奏议》一卷《吴融集》五卷

《褚载诗》一
  洪济山 在城东北二十五里.峭拔耸秀,嘉禾山脉发源于此(「嘉禾名胜记」),为屿中诸山之冠.上为方广寺,有黯济岩、云顶岩、留云洞(「县志」作留云岩)、一片瓦、风动石、星石诸胜(「府志」).绝顶有观日台(道光五年杨登云重修),鸡鸣时,遥望日如火轮,从海中跃出紫涛苍雾间,奇观也(「览胜志」).或云方广寺,即云顶岩.山上下皆巨石屹立,一镌「天际」、一镌「龙门」(「嘉禾名胜记」).山之南为和尚石,石叠成洞,可容数百人;昔人避倭处.中有流泉(「鹭江志」),明丁一中、池浴德、傅南式、刘存德、洪朝选、左丞、刘在业、叶普亮,俱有诗刻.道光十二年,周凯题名石上(采补)
  金榜山 在洪济山西南.山黄色,如列榜;因名.一名场老山(县志).唐文士 陈黯
累举不第,隐于 (第 20 页)
场老
(「通志」);以黯自号场老,后人称曰场老山.山上有石刻「迎仙」二字;筑楼其上,名迎仙楼.今架梁之坎 …… (第 20 页)
    (按「同安县志」、「方舆纪要」、「泉州府志,皆云五通岭在积善里庄尾;路旁有二巨石夹峙,高四、五丈.宋文天祥侍幼主至此,题曰「龙门」.「海澄县志」:『文丞相书「龙门」二字,在海澄、同安连界之五通岭』;「漳郡志」误谓在龙门岭,而「闽书」辩云:『五通岭,予尝至其处.岭路咋咯,非通衢也.幼主自龙窟登舟,不取途于此.惟嘉禾屿有五通岭,乃幼主所过.又文丞相未尝奉幼主南行,所云丞相,或陆丞相欤』?考嘉禾五通岭为宋幼主所过,姑从「闽书」;而岭上今无二巨石(龙门石刻详后「丛谈」).)



  薛岭 在洪济山西北(采补).薛沙卜居于此,人称所居岭为薛岭;岭之南, 唐陈黯
宅在焉.时号为南陈、北薛(「览胜志」.据「府志」云:『薛令之徙家于此,号为南陈、北薛).下有觉性院, (第 25 页)
极宽敞;常住僧八、九十.今圮,只存数椽(「鹭江志」)
    按「闽书」,以薛令之徙居此岭,与 陈黯
号为南陈、北薛;「泉州府志」本之.而「同安县志」引「览胜志」辩论:令之本传不载其迁寓同安;以沙为龙溪 …… (第 25 页)
    坟 墓


  唐处士 陈黯
墓 在东山社前(「县志」).山顶镌 (第 70 页)
「场老
山」三大字,下镌「白云岩」三字(「鹭江志」)
  唐侍御薛令之墓 在下张社.前有神道碑,书「有唐侍 (第 70 页)
    (志乘之作,仿于「汉书」.「汉书」艺文之志,独载书目,陋矣.我朝「一统志」,自名臣硕彦,鸿章钜制备列简编;厥后省、郡、邑志,遵循载择,使前贤苦心著作,披书可信,典綦盛哉!厦虽蕞尔一岛,不乏名宦邑贤,故于奏议、公移以至城池、公署、祠庙、岩洞之记序诗章,有关岛上风化、民命利弊者,录为艺文略.他虽奇文雄策,不系岛上,概置不载;亦由「一统志」之义法焉尔.)



    书 目

  唐:薛令之「明月先生集」、「补阙集」一卷(见「通志」) 陈黯
「裨正书」三卷、「颍川先生集」五卷.
  宋:林棐「诗文集」(见「通志」、「府志」),薛舜俞「易抄诗 …… (第 281 页)
            
(宋)朱晦庵

  金榜山,在嘉禾二十三都.北有岭,曰薛岭.岭之南,唐文士 陈黯公
居焉;岭之北,薛令之孙徙居于此.时号南陈北薛.
   (第 301 页)
黯公
十八举不第,作书堂于上,人称曰场老.山涧有石,名钓鱼矶;堂侧石高十六丈,名玉笏.所居有动石,形甚圆, …… (第 301 页)
  时,天复二年秋、七月也.



     颖川先生集序                
(唐)罗 隐

  颖川 陈先生讳黯,
字希儒.曩者与余声迹相接于京师,各获誉于进取.咸通庚寅岁,胶其道蒲津秋试之场,自后俱为小宗伯所困不一 …… (第 322 页)
  天复元年,四门博士江夏君通家相好于吴越,面余论及场中曩之名士及希儒之表也,余不觉怆然怀旧.明年,黄君以其文章德业以寓,俾余系述,遂得申斯言.呜呼!大唐设进士三百年矣,得之者或非常之人,失之者或非常之人;若陈希儒之才美,则非常之人失者矣.夫德行莫若敦于亲戚,文章莫若大于流传,今已备于江夏之笔矣.予不克

再,敬正书交道于是.噫!



     裨正书序                  
(宋)朱晦庵

  「裨正书」三卷, 唐陈昌晦
撰;凡四十九篇,熹所校定可缮写.熹被府檄访境内先贤碑碣事,序传悉上之府;最后,得此书及墓表于其家.表 …… (第 323 页)
  观其洁身江海之上,不污世俗之垢纷,次辑旧闻以为此书;虽有险奇放绝之行、怪伟丽之文,然其微词感厉,时有发明义理之致而切于名教者,亦可谓守正、循理、不惑之士矣.操行之难,而姓名曾不少概见于世,亦足悲夫!诗之序曰:『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若 昌晦
者,可为近之.故熹因校其书,而为序其意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焉. …… (第 323 页)
  公之子伦炯,介吾友杨君千木请铭.余既奇公之迹,又其言宜考信于后,乃受其请而谱之.公历官皆能其职,有遗施在人.卒年六十有八.父讳健,前母许氏、母王氏.自曾祖以下,皆受一品锡命.夫人林氏.子三人:长伦炯,次芳,次伦焜.以某年月日,葬公于某乡某原.铭曰:迫为生海,之涯备诸.艰危荣遇,亦由兹志.愿无馀安,以反其居.

    诗
     金榜山                  
(宋)朱 熹

   陈场老
子读书处,金榜山前石室中.人去石存犹昨日,莺啼花落几春风.藏修洞口云空集,舒啸岩幽草自茸.应喜斯文今 …… (第 339 页)
  当年垂钓者,终古坐寥廓;借问任公鳌,何如令威鹤?



     次前韵                   
(明)刘存德

  有 唐场老
叟,高怀海天廓;昔晦一丝纶,今显丹台鹤. (第 339 页)
    国朝:陈邦宝 廖飞鹏 黄元钟(子韬) 陈科捷 黄名芳 蔡克昌 许名扬 孙丕烈苏相德 凌云(弟志栋) 王琼林 黄登瀛 马大宾 郭炯
     文 学

    唐:薛令之 薛沙  陈黯
    明:叶普亮 傅钥 池显方
    国朝:郑得潇 林鹏扬 池显绳 曾源昌 刘天泽 林丰玉 叶龙 …… (第 517 页)
  林天祥,字时若;嘉禾里人.尝司常平仓,升斗不苟.会邻贼掠其里,避地漳州.及归,邑再有警,率里人筑堡捍御,老赖之.年六十八,卒;里人哀悼如丧所亲(「府、县志」节「林登州集」原传)



  明

  陈真泰,字乾通(「家谱」字乾通;「鹭江志」以为名,「府、县志」又作乾道),店前人;唐 场老
之后.家饶而好施,遇义举必力为之.与弟阳泰,人呼为二长者.值岁荒,出粟赈,乡里咸享实惠;郡邑旌义行也 …… (第 519 页)
  开元中,累迁左补阙,兼太子侍读;与贺知章并侍东宫.时李林甫不惬于太子,官僚冷落;令之欲讽明皇,题壁云:『朝旭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明皇览不悦,授笔题曰:『啄木嘴距长,凤凰羽毛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煖』.令之遂谢病,徒步归.明皇闻其贫,令有司资以岁赋,令之量口受赐.及肃宗即位,以旧德召令之,令之已逝矣;因敕名其乡曰「廉乡」、水曰「廉水」.有「明月先生集」行于世(「府志」、「叶晴诗话」)



  薛沙,令之裔孙;为龙溪尉.居嘉禾屿,人称为薛岭.其南 陈黯
宅在焉,时号南陈、北薛,五世至文偓,任司农少卿.宋元祐中.裔孙颖士举贡士著作郎(「府志」「名胜志」) …… (第 528 页)
    按厦门人物,以「南陈、北薛」为最古.此语始于「闽书」;薛令之云:『自福安徙居嘉禾

屿,时号南陈北薛』.又云:『令之,福安人,祖元为龙溪尉,因卜居焉』.「府志」谓:『令之登神龙二年进士, 陈黯
乃会昌时人,相去百二十年,不应有「南陈、北薛」之目.且令之本传,不载迁同安,从「名胜志」作薛沙较确』 …… (第 529 页)
   陈黯,
字希儒,号昌晦(本朱子「裨正书序」;「府志」臆断为别号);南安人(据「唐史」「艺文志」.「漳州府志」 …… (第 529 页)
  早孤,事母弥孝.乡荐求试贡闱,已过四十矣.其婿黄滔序云:『会昌乙丑(武宗五年)逮咸通乙酉(懿宗六年),其间以宁家兼在疚之断绝(自乙丑至乙酉相去仅二十年,「林霍诗话」谓十八举不第),往来吴楚之江山、辛勤秦雍之槐蝉,叹嗟知己之许与.与同郡王肱(「通志」「文苑」载:『王肱,晋江人.为文好刺讥当世,累举不第)、萧枢、同邑(此同邑,似非同安解)林颢、漳浦赫连韬(「漳州府志」载:『与莆田 陈黯
布衣祭酒有声』.亦据黄滔序,始以蒲津为莆田也)、福州陈蔇、陈发、詹雄同时,而名价相上下.其诗篇词赋笺 …… (第 530 页)
三十一首(非四十九篇)、赋若干首,他处得诗若干首,为之前序;罗隐为之后序』(以上皆黄滔序.「通志」: 『陈黯,
颖川人.举进 …… (第 530 页)
士不第;避黄巢乱,隐居终南山.后徙同安之嘉禾屿薛岭,读书终身,号曰 「场老」
;时人称其所居山为 (第 531 页)
场老
山.所为诗文,有「辨谋」等篇:复有书三卷,约大易虚一数四十九篇,名曰「裨正」.朱子簿邑时,得书于其家 …… (第 531 页)
;或者黯游历四方,遇黄巢之乱避居终南,后归故乡而徙嘉禾里乎?事无可据,未敢臆说.朱子「裨正书序」,曰 唐陈昌晦
撰;或别有其人.惜文理猥近,其墓表不可得见.至今厦岛之中,子姓犹存,钓矶读书台具在;泉、漳之间以黯为 …… (第 531 页)
得列之「流寓」矣.
    又按「文献通考」载: 『陈黯
文集四卷』.下系『晁氏曰:唐四库书,有「绮庄集」十卷.至绮庄时已任刺史矣,计共一百六十七字』云云.此 (第 532 页)